幼儿园抗震检测鉴定——结构构件完损检测
一、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构造检测主要包括节点的尺寸、梁柱端部加密区箍筋、预制构件支承长度和框架柱与墙体的拉结筋的检测。
构造检测可按设计要求相同的原则来划分检测单元,抽样数量如下:
A类建筑,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且不少于1件;
B类建筑,应抽查构件数量的2%,且不少于2件。
二、混凝土结构构件的缺陷检测包括外观缺陷和内部缺陷检测。
1 混凝土结构构件的缺陷应全数检测。
2混凝土构件的外观缺陷检测包括蜂窝、孔洞、夹渣、疏松、露筋、连接部位缺陷、外形缺陷、外表缺陷等项目。混凝土构件外观缺陷的评定方法,可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确定。
3混凝土构件的内部缺陷检测包括内部不密实区、空洞、混凝土两次浇筑形成的施工缝与加固修补结合面的质量、混凝土各部位的相对均匀性等内容。检测方法可采用超声法、冲击反射法、探地雷达法等非破损方法,必要时可采用局部破损方法对非破损的检测结果进行验证。采用超声法检测混凝土内部缺陷时,可参照《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21 的规定执行。采用探地雷达法时可参照附录F进行。
三、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损伤检测包括裂缝、碳化深度、表面损伤、受腐蚀情况、钢筋锈蚀情况等的检测。
1 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损伤应全数检测。
2 裂缝的检测见本标准*5.8节。
3 碳化深度可采用喷射酚酞或彩虹试剂的方法进行测试。
4 受有害介质侵蚀检测方法见附录E。
5表面损伤层厚度的检测包括火灾、高温或化学腐蚀引起的混凝土表面损伤层厚度的检测,对火灾等造成的损伤的检测详见附录F。检测混凝土表面损伤厚度时,应根据构件的损伤外观状况选取有代表性的部位,且被测表面应平整、无接缝和饰面层,可采用局部破损方法进行检测。
6 筋锈蚀的检测可根据测试条件和要求选择剔凿检测法、电化学测定法或综合分析判定法,电化学测定方法和综合分析方法判定方法宜配合剔凿检测方法的验证。详细检测方法可参照《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或《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定标准》 CECS 220的规定执行。
幼儿园抗震检测鉴定报告注意事项:
1、房屋安全检测鉴定报告的封面应写明鉴定报告的工程名称、工程地址、委托单位、报告编号、鉴定机构名称、鉴定报告制作日期。
其中工程名称应与鉴定的标的物一致,具体至工程部位;工程地址应明确清楚,详尽至具体道路及牌号;封面表达两个或两个以上委托单位应分行并列书写。封二为鉴定机构的声明内容,以及地址和邮编、联系电话和传真;封三为报告的检测鉴定结论页,以制表的形式分段对“工程概况”、“检测结论”、“***鉴定结论”、“处理意见及建议”等几个层次进行表达,如无相关鉴定项目可删除。结论页以“单位盖章”和“日期”结尾,表格下部签名栏左列自上而下为“项目负责”、“主检”、“报告编写”、右列为“校核”、“审核”、“批准”;封四为检测鉴定报告的目录,自**级表达至*三级。
2、房屋安全检测鉴定报告的正文的编制应遵循逻辑性原则,根据检测分析资料进行编制,必须经过严格校审,避免错、漏。正文编写应当做到:
1观点明确,表述准确,结构严谨,条理清楚,直述不曲,字词规范,标点正确,篇幅力求简短。
2内容应简洁明了,计算、汇总数据过程尽可能在附件中表达,表格排版时应避免跨页。
3引用的工程建设标准和规范的名称,应当在**次出现时注明全称和编号,在*二次出现时可只用编号。
4结构层次序数**层为“1”,*二层为“*.1”,*三层为“*.*.1”。
幼儿园安全检测过程中常见问题——墙体裂缝:
经现场大量的检测鉴定,在校舍建筑中以下几种裂缝较为常见:
1)建筑物底层纵墙两端的斜裂缝;
2)建筑物底层中部及建筑物阳角处的斜裂缝;
3)底层窗间墙体上的水平裂缝;
4)底层较宽窗洞口下的窗下墙体的竖向裂缝;
5)建筑物**层纵墙两端的斜向裂缝;
6)建筑物**层圈梁下水平裂缝;
7)门窗洞口上角处的斜裂缝;
8)教室大梁下从梁底向墙体两侧延伸的斜裂缝。
**种裂缝成因主要是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使得纵向墙体承受较大的竖向剪力,气体的拉应力**过其抗拉强度造成的;建筑物**层的斜裂缝及圈梁底部的水平裂缝主要是由于温差变化过大造成的,当温差产生的内应力**过砌体房屋的有效抗力时,经常会在砌体房屋的**层发生斜向、水平裂缝;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及温差的变化都会在门窗洞口上角处产生斜裂缝;由于梁底承受有较大的集中荷载,而梁底又没有梁垫或者没有圈梁时经常会由于局部抗压能力不足而在梁底产生裂缝。